高考结束!这位考生最想做的事竟然是带孩子!
高考结束!这位考生最想做的事竟然是带孩子!
高考结束!这位考生最想做的事竟然是带孩子!编者按:从(cóng)水韵江苏到(dào)天山南北,1997年(nián)起,江苏相继对口支援新疆伊犁(yīlí)、克州,是全国唯一设有2个前方指挥部的(de)省份(shěngfèn)。数十年间,从产业帮扶到民生相助,从文化共融到民心相通,苏新携手,山海情深。近日,央广网江苏频道、新疆频道联合推出《山海协作谱“新”篇》专栏,多路记者前往伊犁、克州两地采访,记录发展新貌,感受“山”与“海”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央广网阿图什6月11日消息 2021年(nián)新疆克州二中本科上线率仅46.9%,2022年本科上线率达57%,2023年克州(niánkèzhōu)二中本科上线率72.5%,2024年本科上线率89.08%,2024年中考克州总平均分上升(shàngshēng)近30分……这些喜人的(de)变化背后,是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689名江苏援疆克州教师跨越15载(zài)光阴,在三尺(sānchǐ)讲台默默耕耘的成果。从东海之滨到祖国(zǔguó)西极,虽相隔万里,但两地却被这条紧密的教育援疆纽带紧紧相连,共同书写(shūxiě)了东西部协作助力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。
由江苏(jiāngsū)援建的克州二中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师资培育(péiyù):“苏老师”铸就带不走的教师队伍
自(zì)教育援疆工作开展以来,江苏各地陆续选派优秀教师奔赴克州。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踏上这趟(zhètàng)“教育西行”之旅?江苏省援疆教师中年龄最大、支教时间最长(zuìzhǎng)的成员,现任克州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的严(yán)西平给出(gěichū)了答案:“我愿意把教学生涯(shēngyá)的终点定在克州。江苏有很多像我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师,但相比之下,克州更需要我们。来克州,我义不容辞。”
2018年,刚(gāng)结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乡村学校6年支教(zhījiào)工作的(de)严西平,立即响应援疆号召,成为全国援疆援藏万人支教教师计划首批成员,在克州开启了新一轮教育征程。
“苏老师工作站” 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丁安 摄)
初到克州,与江南水乡截然不(bù)同的自然环境并未让他却步,但在(zài)深耕多年(duōnián)的教育(jiàoyù)领域遭遇了“水土不服”。严西平很快意识到,要解决克州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,单靠(dānkào)“输入式”教学远远不够,必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,将“输血”转化为“造血”,为当地打造一支“带不走”的高水平教师人才队伍。
有了思路,严西平迅速启动师带徒“青蓝工程”,以传帮带模式助力本地教师成长。在他的悉心(xīxīn)指导下,教师队伍专业(zhuānyè)能力(nénglì)显著提升。克州多名教师在严西平指导下获得全国评优课特等奖、一等奖(yìděngjiǎng);2名克州教师成长为“帕米尔(pàmǐěr)名师”,7名克州教师成长为克州“三级梯队”骨干教师。
以传帮带(chuánbāngdài)模式助力本地教师成长 (央广网发 克州融(kèzhōuróng)媒体中心供图)
近年来,在江苏(sū)(jiāngsū)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推动下,“苏老师工作站”“克州严西平(援疆)名师(míngshī)工作室”等多个教育平台相继成立。依托这些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元的(de)教育帮扶活动(huódòng),共计举办5期校(园)长研训班,培训管理骨干600余人次(yúréncì);开展100余场专题研讨,举办3届教学展示周活动,300余名教师开设(kāishè)示范课600余节;举办3届“江苏名师送学克州”活动,开展各级讲座(jiǎngzuò)1000余场、培训教师超1万人次。此外,通过实施“苏克同行(tóngháng)筑梦领航”培训计划,300名援疆骨干任兼职教研、师训员,参与教育工作超1000人次、开设讲座300余场。
截至目前,600余对苏克教师(jiàoshī)师徒(shītú)结对,150余名本地教师被培养成自治区天山英才(yīngcái)、自治州帕米尔英才(名师(míngshī))、自治州三级梯队骨干教师,50余名教师成为自治州名师(能手)工作室主持人,在援疆教师的指导下,100余个自治区教研课题、300余个自治州教研课题结题(jiétí)、2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,为克州教育(jiàoyù)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硬件升级:科技构建触手可及(chùshǒukějí)的教育平台
在倾力协助克州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同时,江苏教育援疆亦注重(zhùzhòng)“硬件”设施提质(tízhì)升级。2020年以来,每年投入资金参与克州10余所大中小学建设,改扩建校舍50余所、新增专用设施(教室(jiàoshì))100余所,大幅(dàfú)改善办学条件。同时,依托“江苏情(qíng)苏克空中教育课堂”等科技手段,将江苏援疆教师优质课同步传输至偏远乡村校园,实现(shíxiàn)城乡学生同步在线学习。
援疆教师正在授课 (央广网发 克州融(kèzhōuróng)媒体中心供图)
“同学们,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,看看图中的(de)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,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?”在克州实验小学的一堂(yītáng)看图写话课上(kèshàng),江苏(jiāngsū)援疆教师张静正与学生们互动。而此时此刻,百公里外的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中心小学、依达良村小学、玛依丹小学的学生,也(yě)正通过“江苏情苏克空中教育课堂”同步参与着(zhe)这堂课,这些硬件(yìngjiàn)设施的升级与科技赋能的举措,让克州学子切实感受到教育资源的“触手可及”。
吐古买提乡依达良村(liángcūn)小学学生阿依美热木·吐尔地兴奋地说:“以前觉得(juéde)作文好难,跟着这位江苏老师上课,感觉写作文也没那么‘可怕’了。而且还能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(men)一起上课,真有意思!”
“智慧森林(sēnlín)” 数字图书馆 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去年9月,由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精心打造的克州实验(shíyàn)小学“智慧森林” 数字图书馆(túshūguǎn)正式揭牌启用。这座别具一格的图书馆内分为有声阅读区(qū)、数字互动阅读区、迷你录音棚、耳机森林听读区等7个(gè)区域,藏书3万余册,线上小程序还收录了4.5万多(wànduō)本有声书籍,完全免费向克州实验小学的师生开放。
耳机森林听读区里,四年级学生希尔扎提·艾山江正戴着耳机,全神贯注地聆听(língtīng)着一本历史故事书(gùshìshū)。体验(tǐyàn)完后,她说:“戴上耳机,就像走进了一个只属于(shǔyú)自己的阅读小世界,能静下心来好好听故事,学到好多新知识。”
“智慧森林” 数字图书馆(túshūguǎn) 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文化浸润:文化浇灌民族团结的校园之花(zhīhuā)
教育援疆与文化润疆相辅相成,文化润疆贯穿教育援疆全程。江苏不仅提升(tíshēng)教学质量,更(gèng)以教育为(wèi)载体,推动文化浸润边疆校园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在(zài)文化润疆的实践(shíjiàn)中,江苏(jiāngsū)援疆教师各展所能,为边疆校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。阿图什昆山育才学校(xuéxiào)作为苏州(sūzhōu)昆曲博物馆的基地学校,特别开设了昆曲表演社社团。在昆山援疆教师的悉心指导下,孩子们从一招一式、一颦一笑学起,逐渐领略到昆曲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学习昆曲的学生们 (央广网发(wǎngfā)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“以前我只(zhǐ)在电视上看到过昆曲表演,觉得特别美。现在自己能学习昆曲,穿上漂亮的戏服,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(gǔdài),而且我还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”阿图什昆山育才学校学生帕丽扎(pàlìzhā)提·吐尔洪(tǔěrhóng)开心地说。
2023年7月在学校组织师生(shīshēng)参加“民族团结天使手拉手”夏令营活动中,和昆山小朋友一起表演昆曲让帕丽扎提·吐尔洪颇为自豪(zìháo)。
在克州实验中学,泰州援疆教师(jiàoshī)团队打造的“中华文化大讲堂”已举办10余期,累计(lěijì)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。同时,学校的戏曲社团、足球(zúqiú)社团、经典(jīngdiǎn)诵读社团等特色组织蓬勃发展,社团课程覆盖率达100%。
老师(lǎoshī)正在授课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学生阿布都萨拉木·艾尼瓦尔兴奋地说:“我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,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学会了团队协作。而且通过‘中华文化(wénhuà)大讲堂’,我了解到了很多(hěnduō)以前不知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,感觉(gǎnjué)收获特别(tèbié)大。”
15载春秋更替,689名江苏援疆教师用坚守与热爱,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了教育援疆的壮丽(zhuànglì)篇章。他们以师带徒的“青蓝工程(gōngchéng)”筑牢师资根基(gēnjī),用智慧校园的“云端课堂”打破地域壁垒(bìlěi),更借昆曲雅韵(yǎyùn)、文化讲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边疆学子心间。从东海之滨到祖国西极,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与心的相连、情与情的交融。江苏教育援疆以“功成不必在我(wǒ),功成必定有(yǒu)我”的担当,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策划:栾永胜(yǒngshèng) 胡苗苗
记者:丁安 郭璁悦 姜茸 庄滨滨 顾炀威(gùyángwēi) 王姝姝
鸣谢: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(qiánfāng)指挥部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编者按:从(cóng)水韵江苏到(dào)天山南北,1997年(nián)起,江苏相继对口支援新疆伊犁(yīlí)、克州,是全国唯一设有2个前方指挥部的(de)省份(shěngfèn)。数十年间,从产业帮扶到民生相助,从文化共融到民心相通,苏新携手,山海情深。近日,央广网江苏频道、新疆频道联合推出《山海协作谱“新”篇》专栏,多路记者前往伊犁、克州两地采访,记录发展新貌,感受“山”与“海”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央广网阿图什6月11日消息 2021年(nián)新疆克州二中本科上线率仅46.9%,2022年本科上线率达57%,2023年克州(niánkèzhōu)二中本科上线率72.5%,2024年本科上线率89.08%,2024年中考克州总平均分上升(shàngshēng)近30分……这些喜人的(de)变化背后,是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689名江苏援疆克州教师跨越15载(zài)光阴,在三尺(sānchǐ)讲台默默耕耘的成果。从东海之滨到祖国(zǔguó)西极,虽相隔万里,但两地却被这条紧密的教育援疆纽带紧紧相连,共同书写(shūxiě)了东西部协作助力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。
由江苏(jiāngsū)援建的克州二中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师资培育(péiyù):“苏老师”铸就带不走的教师队伍
自(zì)教育援疆工作开展以来,江苏各地陆续选派优秀教师奔赴克州。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踏上这趟(zhètàng)“教育西行”之旅?江苏省援疆教师中年龄最大、支教时间最长(zuìzhǎng)的成员,现任克州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的严(yán)西平给出(gěichū)了答案:“我愿意把教学生涯(shēngyá)的终点定在克州。江苏有很多像我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师,但相比之下,克州更需要我们。来克州,我义不容辞。”
2018年,刚(gāng)结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乡村学校6年支教(zhījiào)工作的(de)严西平,立即响应援疆号召,成为全国援疆援藏万人支教教师计划首批成员,在克州开启了新一轮教育征程。
“苏老师工作站” 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丁安 摄)
初到克州,与江南水乡截然不(bù)同的自然环境并未让他却步,但在(zài)深耕多年(duōnián)的教育(jiàoyù)领域遭遇了“水土不服”。严西平很快意识到,要解决克州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,单靠(dānkào)“输入式”教学远远不够,必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核心,将“输血”转化为“造血”,为当地打造一支“带不走”的高水平教师人才队伍。
有了思路,严西平迅速启动师带徒“青蓝工程”,以传帮带模式助力本地教师成长。在他的悉心(xīxīn)指导下,教师队伍专业(zhuānyè)能力(nénglì)显著提升。克州多名教师在严西平指导下获得全国评优课特等奖、一等奖(yìděngjiǎng);2名克州教师成长为“帕米尔(pàmǐěr)名师”,7名克州教师成长为克州“三级梯队”骨干教师。
以传帮带(chuánbāngdài)模式助力本地教师成长 (央广网发 克州融(kèzhōuróng)媒体中心供图)
近年来,在江苏(sū)(jiāngsū)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推动下,“苏老师工作站”“克州严西平(援疆)名师(míngshī)工作室”等多个教育平台相继成立。依托这些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元的(de)教育帮扶活动(huódòng),共计举办5期校(园)长研训班,培训管理骨干600余人次(yúréncì);开展100余场专题研讨,举办3届教学展示周活动,300余名教师开设(kāishè)示范课600余节;举办3届“江苏名师送学克州”活动,开展各级讲座(jiǎngzuò)1000余场、培训教师超1万人次。此外,通过实施“苏克同行(tóngháng)筑梦领航”培训计划,300名援疆骨干任兼职教研、师训员,参与教育工作超1000人次、开设讲座300余场。
截至目前,600余对苏克教师(jiàoshī)师徒(shītú)结对,150余名本地教师被培养成自治区天山英才(yīngcái)、自治州帕米尔英才(名师(míngshī))、自治州三级梯队骨干教师,50余名教师成为自治州名师(能手)工作室主持人,在援疆教师的指导下,100余个自治区教研课题、300余个自治州教研课题结题(jiétí)、2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,为克州教育(jiàoyù)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硬件升级:科技构建触手可及(chùshǒukějí)的教育平台
在倾力协助克州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同时,江苏教育援疆亦注重(zhùzhòng)“硬件”设施提质(tízhì)升级。2020年以来,每年投入资金参与克州10余所大中小学建设,改扩建校舍50余所、新增专用设施(教室(jiàoshì))100余所,大幅(dàfú)改善办学条件。同时,依托“江苏情(qíng)苏克空中教育课堂”等科技手段,将江苏援疆教师优质课同步传输至偏远乡村校园,实现(shíxiàn)城乡学生同步在线学习。
援疆教师正在授课 (央广网发 克州融(kèzhōuróng)媒体中心供图)
“同学们,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,看看图中的(de)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,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?”在克州实验小学的一堂(yītáng)看图写话课上(kèshàng),江苏(jiāngsū)援疆教师张静正与学生们互动。而此时此刻,百公里外的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中心小学、依达良村小学、玛依丹小学的学生,也(yě)正通过“江苏情苏克空中教育课堂”同步参与着(zhe)这堂课,这些硬件(yìngjiàn)设施的升级与科技赋能的举措,让克州学子切实感受到教育资源的“触手可及”。
吐古买提乡依达良村(liángcūn)小学学生阿依美热木·吐尔地兴奋地说:“以前觉得(juéde)作文好难,跟着这位江苏老师上课,感觉写作文也没那么‘可怕’了。而且还能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(men)一起上课,真有意思!”
“智慧森林(sēnlín)” 数字图书馆 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去年9月,由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精心打造的克州实验(shíyàn)小学“智慧森林” 数字图书馆(túshūguǎn)正式揭牌启用。这座别具一格的图书馆内分为有声阅读区(qū)、数字互动阅读区、迷你录音棚、耳机森林听读区等7个(gè)区域,藏书3万余册,线上小程序还收录了4.5万多(wànduō)本有声书籍,完全免费向克州实验小学的师生开放。
耳机森林听读区里,四年级学生希尔扎提·艾山江正戴着耳机,全神贯注地聆听(língtīng)着一本历史故事书(gùshìshū)。体验(tǐyàn)完后,她说:“戴上耳机,就像走进了一个只属于(shǔyú)自己的阅读小世界,能静下心来好好听故事,学到好多新知识。”
“智慧森林” 数字图书馆(túshūguǎn) (央广(yāngguǎng)网发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文化浸润:文化浇灌民族团结的校园之花(zhīhuā)
教育援疆与文化润疆相辅相成,文化润疆贯穿教育援疆全程。江苏不仅提升(tíshēng)教学质量,更(gèng)以教育为(wèi)载体,推动文化浸润边疆校园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在(zài)文化润疆的实践(shíjiàn)中,江苏(jiāngsū)援疆教师各展所能,为边疆校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。阿图什昆山育才学校(xuéxiào)作为苏州(sūzhōu)昆曲博物馆的基地学校,特别开设了昆曲表演社社团。在昆山援疆教师的悉心指导下,孩子们从一招一式、一颦一笑学起,逐渐领略到昆曲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学习昆曲的学生们 (央广网发(wǎngfā) 克州融媒体中心供图)
“以前我只(zhǐ)在电视上看到过昆曲表演,觉得特别美。现在自己能学习昆曲,穿上漂亮的戏服,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(gǔdài),而且我还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”阿图什昆山育才学校学生帕丽扎(pàlìzhā)提·吐尔洪(tǔěrhóng)开心地说。
2023年7月在学校组织师生(shīshēng)参加“民族团结天使手拉手”夏令营活动中,和昆山小朋友一起表演昆曲让帕丽扎提·吐尔洪颇为自豪(zìháo)。
在克州实验中学,泰州援疆教师(jiàoshī)团队打造的“中华文化大讲堂”已举办10余期,累计(lěijì)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。同时,学校的戏曲社团、足球(zúqiú)社团、经典(jīngdiǎn)诵读社团等特色组织蓬勃发展,社团课程覆盖率达100%。
老师(lǎoshī)正在授课 (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)
学生阿布都萨拉木·艾尼瓦尔兴奋地说:“我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,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学会了团队协作。而且通过‘中华文化(wénhuà)大讲堂’,我了解到了很多(hěnduō)以前不知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,感觉(gǎnjué)收获特别(tèbié)大。”
15载春秋更替,689名江苏援疆教师用坚守与热爱,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了教育援疆的壮丽(zhuànglì)篇章。他们以师带徒的“青蓝工程(gōngchéng)”筑牢师资根基(gēnjī),用智慧校园的“云端课堂”打破地域壁垒(bìlěi),更借昆曲雅韵(yǎyùn)、文化讲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边疆学子心间。从东海之滨到祖国西极,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与心的相连、情与情的交融。江苏教育援疆以“功成不必在我(wǒ),功成必定有(yǒu)我”的担当,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策划:栾永胜(yǒngshèng) 胡苗苗
记者:丁安 郭璁悦 姜茸 庄滨滨 顾炀威(gùyángwēi) 王姝姝
鸣谢: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(qiánfāng)指挥部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